二、学习内容:
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孝经》五门必修课程,《礼记·学记》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等六门选修课程。约400节视频课程。
课程设置一览表 |
类别 | 课程名称 | 课程概要 | 课程模块 |
必修课 | 《大学》通义 | 《大学》是《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是一篇论述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文章,内涵深刻,影响深远。课程以汉代郑康成与唐代孔颖达、陆德明之《大学注疏》为主修文献。孔《疏》正义曰:“此《大学》之篇,论学成之事,能治其国,章明其德於天下,却本明德所由,先从诚意为始。”意为《大学》之境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“内圣外王”思想之完美体现。 | 模块一:大学之道:三纲、七证、八目 模块二:广明诚意:慎独、修身、明德、自新、知止、化民 模块三: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之道 模块四:平天下之道 |
《论语》通义 | 《论语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。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。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伦理道德观念及教学宗旨等。通行本《论语》共20篇。本课程以三国时期何晏与宋代邢昺之《论语注疏》为主修文献。 | 按照《论语》各篇为标准,划分为20个学习模块。 |
《孟子》通义 | 《孟子》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著。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、教育、哲学、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。至宋代,《孟子》入“十三经”。本课程以汉代赵岐与宋代孙奭之《孟子注疏》以及清代焦循《孟子正义》为主修文献。 | 按照《孟子》各篇为标准,划分为七个学习模块。 |
《中庸》通义 | 《中庸》是《礼记》第三十一篇。课程以汉代郑康成与唐代孔颖达、陆德明之《中庸注疏》为主修文献。孔[疏]正义曰:“案郑《目录》云:‘名曰《中庸》者,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。’庸,用也。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,以昭明圣祖之德。”意为通过中庸之德的修学,最终能令万物并育,天下大同。 | 模块一:天命中庸 模块二:广明中庸 模块三:道不远人 模块四:鬼神之道 模块五:中庸之德 模块六:五道三德 模块七:九经之法 模块八:至诚之道 模块九:孔子之德 |
《孝经》通义 | 《孝经》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经典著作,儒家十三经之一。以孝为中心,集中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。本课程以唐代李隆基与宋代邢昺之《孝经注疏》为主修文献。 | 按照《孝经》各篇为标准,划分为十八个学习模块。 |
选修课 | 《礼记·学记》 | 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之“千古绝唱”。在教学原则、方法、师生关系等方面均有精辟论述 |
|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 | 孔子生平主要事迹 |
|
《孔子家语》 | 记录孔子及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。共十卷四十四篇,曹魏王肃注 |
|
儒家文化历史沿革 | 自西周至民国各个朝代时期的发展 |
|
齐地学者和儒学 | 齐地历代学者对儒家文化的不朽贡献 |
|
《荀子》核心思想 | 荀子作为儒家代表,于稷下学宫三任祭酒,选取其精华论点 |
|
三、学习特色:
四、学习、考核和结业
1、学习方式:采取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,电子教材与文字教材相配合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,自由规划学习进度,通过互联网进行答疑、讨论、提交作业、课程辅导等教学活动。
2、考核方式:学习过程考核(学习打卡)+在线作业
3、结业条件:需在学习期限内修完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必修课,完成结业论文(毕业设计),将准予其结业并颁发《四书》《孝经》师资进修结业证书(加注“网络教育”字样)。
4、本课程学习期限为1-1.5年,学费2800元。目录第一模块《新时代中华文化复兴的若干思考》为免费课程,请先收看。
五、3月下旬正式开班。请扫描下方微信咨询并获取报名表。

扫码添加微信咨询

结业可申请中央电化教育馆中高级证书

该证书编号为唯一编号,可网上查询,并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。为持证人就业上岗及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。也可作为晋升国家人事职称的参考依据。申报本证书费用自理。
正心国学院的课程,无论是内容、价值、学习方式以及费用,绝对称得上是良心课程,真正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使命和己任,这是社会上很多其它课程无法相比的。仅仅从课时来看,大学一门学科一学期的课程也就是40-50课时,四年下来不过200节课。正心国学院的课程计划、课程质量不亚于大学。平心而论学习了才知道这个课程难得和珍贵,感恩老师的辛苦付出,希望大家一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课程!
——山东滨州 赵东伟
线上教学满足了一些想学习传统文化又走不开的家人,非常好!可以系统有次序地学习。听了正心国学院袁老师讲解的课程,才意识到自己走入学习传统文化的三大误区:记问之学,盲目力行,杂施不逊。去年接触的传统文化,我觉得很好,我立志要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 、践行者、传播者。但是一直找不到系统学习的方法。无意之中发现了正心国学院师资班报名链接,我很高兴就报名了。我会一直跟着袁老师学习下去的。感恩正心国学院提供这么好的学习平台,感恩所有付出的人。
——陕西 周女士
七、咨询电话: 0533-7187899 400-8899-163